喜爱程派的人,如果你不知道郑大同这位先生,那么可以讲你还没走进程派的大门,当然,喜欢“烟筒精”的就不说了,他们不知道郑大同先生很正常,因为郑先生是维护老程派的干将,他只崇敬程砚秋大师,对新的糟改程派的那些人,郑先生非常反感。
那么这位郑大同先生是何许人也呢?郑大同是同济大学教授,著名土力学专家、博士生导师,是宝钢总厂的工程顾问,他著有《地基极限承载力的计算》、《软土地基与地下工程》等专业学术著作,是土力学领域的知名专家。
这是一位著名的土力学专家学者,本来和国粹京剧风马牛不相干,可是他不但喜爱京剧,而且还是一位痴迷程派的高级票友,并且为程派的资料保留做出了特别杰出的贡献。
在程派的文献整理方面他与许锦文、夏邦琦合著过《程砚秋唱腔集》,他对程派的研究水平之高,程派二代弟子无不称赞和认可。
他受家庭影响,自小喜爱京剧,尤其痴迷程派,他很小的时候,就能唱很多程派的唱段,并且受到大人们的夸赞,所以说,培养戏曲的爱好者,还得从小开始,大了以后由于观念使然,再喜欢可能就比较难了。
由于大家的鼓励,小郑逐渐对程派到了忘我的程度,特别是他观看了程砚秋先生的现场以后,更加使他决心一生研习程派艺术,在他上学的时候,还时常偷偷跑出学校,去看程先生的戏,结果回来学校已经锁了大门,他只好爬墙回宿舍。
1942年他从美国留学归来准备和新婚妻子去度蜜月,结果在报纸上,看到程砚秋先生要在上海演出的消息,他立刻带着媳妇,马不停蹄地奔赴上海,每天进剧场看程先生的戏成了与妻子新婚燕尔最快乐的事情。
不但看戏,他还给程先生拍了好多剧照,当然,那时候剧场里没现在这些事,拍照没人管,结果这件事不知道怎么就让程先生给知道了,程先生很高兴也很感动,于是约请郑大同夫妇在后台会面,从那以后,一代名伶与这位土力专家成了忘年之交,每次见面二人都有说不完的话,有时候聊得开心以至于不知不觉到了深夜。
程先生当时就和郑大同说:有些坤旦闷着嗓子唱,男旦总是带有男性的喉音唱,糟改了我的唱法,我是十分反感和反对的,幸好你没有这毛病。”
程先生他咋这么有先见之明啊,今天程派被“女烟筒”一统江湖,程先生若泉下有知,不知道作何感想?
郑大同先生这一生做的最伟大的一件事,就是现场留下了程砚秋大师的舞台现场录音,这是他四处筹款,花重金购置了一台当时刚刚问世的钢丝录音机,而给后世喜爱程派的戏迷留下了价值无可计量的珍贵录音,这期中,有程砚秋盛年(1946——1947)期间在上海连续演出的36场程派经典剧目,成为绝世珍品。
49年以后,郑大同先生除了研究本专业以外,绝大部分时间都扑在了他喜爱的程派艺术研究上面,当时的江苏青年京剧团的钟荣就和郑大同先生学习了《三击掌》、《梅妃》等数出程派经典剧目。
让人惊叹的是,郑先生能把程砚秋先生一生所演的84出经典剧目,都能唱下来,作为知识分子,他还有记笔记的习惯,他一生整理的程派笔记可以装一麻袋,李玉茹的《梅妃》居然也是和郑大同学的。他常说,程先生的艺术是不断革新的,不断变化的,是不断修缮使其完善的,所以学习程派一定要动脑筋,不能死学。
1960年,郑大同教授把他珍藏的60大盘录音资料全部无偿捐献给了国家,这才有了今天我们能够听到的程砚秋大师,1946年在上海的那些现场的天籁之音,这一功德,喜爱程派的后辈都应该记住。
1986年,郑大同夫妇在家中煤气中毒不幸同时离世,郑先生的离世,不但是土力学科的损失,更是程派艺术的巨大损失,我们应该永远铭记这位程派大功臣郑大同先生。
怎样把握京剧演唱中“劲儿”“味儿”的关系
再论京剧的“字音”
京剧演唱要规范口腔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