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输入关键词
导航菜单

戏曲中“角儿”的好坏,是维系它能否延续的重要原因


#戏曲#梅兰芳

很多人都说,现在的戏不好看,不吸引人。

为什么呢?原因很多,但是,当今舞台上的那些所谓“名角儿”个人素质差是主要的一个原因

严凤英和申凤梅

板腔体最重要的特点就是角儿的重要性。因为突出角儿,所以,出现流派。一出戏,剧本再好,没有好演员的诠释最后不会成功。同样,一个漏洞百出,根本不能算有多少文学价值的剧本,搬到舞台上,却因为一个顶级的好艺人的精彩表演,而大放光彩,这种现象不但是一个剧本会有,甚至外延到一个剧种,这种例子比比皆是

比如,说起黄梅戏,大家马上就想到严凤英,说起河南越调,马上想起申凤梅,我为什么拿这两个剧种举例呢,因为,严凤英在,黄梅戏便一跃成了全国剧种,严凤英没了,基本没什么人听黄梅戏,听也是听严凤英的老录音,至于越调,过去很多人没有听说过,一代坤生大家申凤梅的一部电影,使当时全国都刮起了越调热。

同样,谈起京剧,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梅兰芳。

似乎梅兰芳已经是京剧的一个代名词了,这就是我上面说的,角儿在板腔体中的重要性流派产生,一切的一切,都是围绕着角儿而来的,今天的戏曲改良,受西方戏曲观和文化影响,恰恰和传统的这种戏曲架构和理念背道而驰,所以,创新的所谓新编戏,编一出失败一出,编一出失败一出,也就不难理解了。

以角儿为中心的中国戏曲,首先树立的就是角儿在戏曲演出中的绝对主导地位。那么,以京剧举例,京剧两百多年,得以成为国粹有三个重要因素

西太后

第一,从“乱弹”到宫廷洗礼。这一步,使京剧的文化属性大幅提高,这得归功慈禧太后文化属性的提高好处是使很多剧目的文字剧情内容、音韵、字音都开始合理讲究起来,脱离了乡土的那些粗陋性而逐渐往文化成熟方向迈进,这一点,也是京剧称谓国剧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但这都得需要角儿来诠释消化和演绎完成

第二,艺人文化重视为他注入越来越深的内涵。最早的京剧称作“乱弹”,庞杂而混乱不纯不正之意,后来的一些艺术大师文学大家合作,剧本的质量大幅度提高,但是,角儿在戏曲中的地位还是首位,也就是说,剧本的文学提高了,没有抢夺了角儿的地位只是增益而不是夺珠。

第三,一代一代大师出现使京剧得以成为国剧老大的重要保证
一个名角儿就是票房保证也是人们趋之若鹜的源头,那么何以名角儿在板腔体戏曲中作用这么大呢?这就是名角的表演必须值钱,必须吸引人,这才是关键。所以,一位所谓的“名角儿”技艺松松垮垮没看头,她的戏怎么能好看值钱呢?现在这样的“名角儿”比比皆是,你怎么还能要求观众去看戏呢?

过去的名角儿,那都是实打实的舞台锤炼出来的,是观众捧出来的,而不是报纸或者专家领导体制出来的。拿梅兰芳举例,梅兰芳被称为大师中的大师”,这个还不是我们自己国人这样称呼,是西方的戏剧大师对他的称谓。从流传下的资料中,我们也确实看到了一位不愧为大师中的大师”的艺人,他的技艺如果不能征服人,中国人好说,外国人能轻而易举的买账吗?

京剧泰斗梅兰芳

芙蓉先生说过:“梅兰芳先生在台上,怎么做怎么好看”。
是这样的,我们从梅先生留下电影资料就可以看到,一个简单的云手,他拉的是那样的悠扬大气,如同他的唱一样,不温不火,那就是“恰到好处”。自然,一切都是那样自然,表演、唱、舞、身段好像不是在表演,他就是那个个体,一件真正的艺术品,这就是角儿的魅力

综上,无论戏曲的改良,还是增加戏曲的其他元素都是展示艺人技艺而服务的,这是主干,如果艺人个人素质,技术技艺不行,那其他的再好也是白搭,这一点若不清楚,戏曲无论如何改革注定失败的。

国粹是哪四大国粹?(欢迎留言,送vip会员)

评论 0
Copyright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