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输入关键词
导航菜单

马连良的“大舌头”,是天生缺陷还是有意为之?


#马连良#马派#荷露团珠文章

京剧大师马连良先生


对于京剧艺术大师马连良先生艺术人们最诟病的就是他的那种“大舌头音”。那么他的这种唱念特色,是天生的呢,还是有意为之的呢?这其中也有两种说法,而且这两种说法争论不休,从马先生成名一直到今天,人们仍然在争论着,也没有什么定论。


马连良演《空城计》


大家知道,在字音的遵守上,京剧的老生与旦角,花脸,老旦是不太一样的,老生各大流派都是恪守湖广音,中州韵这种唱念规则的,这几乎成了主流。


那么京剧的老生,往唱腔增加一些京音,可不可以呢?也不是说不可以,但是在过去的各大老生流派里,这种现象是不多的,只有一个例外,那就是马连良。


他在自己的唱腔中大量的增加了京音入字的成分,特别是他的念白以及唱法的四声的运用,这一点有时候就会冲淡湖广韵。以严格恪守字音遵循湖广音中州韵的言菊朋对此就非常不屑。


其实先生不是舌头呢?还真不是,如果大家不相信可以到网上找一找马连良教戏的录音,大家听一下,他平时说话是个什么样子知道了,那口齿清楚着呢,根本没有舌头的那种情况出现


还有一点,马连良可是大科班“富连成”毕业的,大家知道,在科班里,如果你的舌头大,咬字不清,那么老师会毫不客气的收拾你!大家看过电影霸王别姬》就知道,因为念错词,那个小石头拿烟袋锅子伸到小程蝶衣的嘴里去搅和,搅得满嘴是血。


那还不是程蝶衣把词念含糊了,就这样惩罚他,那么过去科班里,还真不是玩笑,还真有这种情况出现,你有毛病真会使用暴力让你改正不可!所以可以想见,马连良在坐科的时候根本不会有大舌头这种毛病的。


那为什么他在后来的唱念上,就会出现这种情况的?


马连良演《甘露寺


其实我们今天听马派的唱腔,我们从尖团上口以及四声上,也是挑不出马先生多少毛病,这一点台下的观众是最清楚的,他们承认先生的马派,喜欢他,就是因为马先生唱念好听以外,嘴里也是讲究的。


当然,除了有些人所诟病的大舌头这一点,那么我们探讨一下,人们常说这大舌头原因是什么?为什么马先生非要这样唱念呢?


其实,我感觉原因有几点。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他的唱念中,在中州韵湖广音的基础上,有根据地大胆地采用了一些京音,并且调整了个别字音的发声,从而重新组织成了一种有别于传统其他流派的韵味浓郁,具有马连良特点的那种清爽,清新,爽朗的这种唱念方式特点鲜明,但字音清楚入耳,观众入耳即明,易于接受


他的这种马派的念唱方式,是一种以湖广韵集合京音而形成的一种新的韵律。在演唱与发声方面,重新支配唇、齿、牙、喉、舌、鼻、鄂,使其形成一种新的念唱的方法和韵味,极具个人特点


既然极具个人特点,那么有利就有弊,贴近观众,符合地域性以及北方观众的欣赏习惯,也必然会使一些在字音上,听惯老的以湖广音中州韵四声字音为主的那种念法的区别,所以有些观众就感到有些别扭,于是就有了马先生唱念有“大舌头音”的嫌疑,其实这是一种误解


当然有的人就说过这样的话,我就爱听马先生那种大舌头的音!而且很多时候,如果你不学马先生那种发音,好像马派的那种流派特点还不鲜明,如果从这个角度讲,一个流派你不像,那还真说不过去,起码在学习阶段应该是这样。当然,这些问题从来就没有一个统一说法和意见,都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情况


国粹是哪四大国粹?(欢迎留言,送vip会员)

国粹票友杂谈


继承创新中异军突起的张派艺术

一代坤伶赵金蓉印象

程砚秋音配像得失漫谈

电子音响大行其道的时代就是戏曲演员个人演唱能力衰败之时

浅说京剧“以字就腔”“以腔就字”“以字变腔”“因字生腔”

京剧今天真的没人看,年轻人真不喜欢京剧吗?

关于“言派唱的像女人,程派唱的像男人,”

关于京剧大师程砚秋的九名弟子

再谈学程学张前先学学梅

关于京剧的“字”“气”“味”“腔”

如何区分京剧的流派


评论 0
Copyright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