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旦角化妆#梅兰芳
今天的戏曲,各剧种旦角的化妆基本都差不多,有些化妆有小的调整,比如越剧,它的化妆有借鉴了京剧古装和古典话剧,绘画和电影等成分,那么越剧有些传统剧目,扮相还是传统的包大头,这一点和京剧的区别也不大。
各剧种的化妆基本统一到今天这个样子,其实也都是学习京剧的结果,这其中,作为旦角化妆改革的先驱,一代宗师梅兰芳的改革是功不可没的,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
那么过去传统戏曲的化妆又是个什么样子呢?从今天留下的一些照片资料我们可以看到,晚清时期,戏曲的化妆扮戏都差不多,有些地方戏更加的不讲究,那么我们拿当时的京剧旦角的化妆举例,当时,还基本上秉承老派的清水大开脸的扮相,也就是,主要是用“粉妆”扮戏,具体是用花粉(白)、胭脂(红)、油烟灰(黑)三种粉末状的颜料来化妆。
据记载直到清朝的晚期,才出现了“油彩妆”,妆容贴片子的使用,据说最早始于秦腔名旦魏长生,不过,旦角的片子贴法也不像后来的那么复杂,比较写实和还原生活,妆容上,也只是模仿当时妇女发式的一种再现,并没有从艺术上进行什么更大的革新和变化。
过去讲“立眉生齐眉旦”,也就是,过去旦角的眉形的画法,比较平直,而生行则立着画,旦角这样的画法,很像明清时候的仕女绘画,也代表了当时人们普遍接受了的审美,当时的妆容就是这样,清水淡妆大开脸对艺人的脸型要求就比较高了,如果脸型长得不够好,那么扮出的妆容也是人脸型什么样就是什么样,化妆,没有起到一点改变美化和修饰艺人脸型的作用。
另外受当时审美的影响,旦角也不画眼线,嘴唇也是画三个红点,以模仿“樱桃小口一点点”这样的理想中的标准嘴型,那么我们看晚清的后妃以及一些达官贵人的妻妾的照片,当时的美人标准,还真是这样的,前不久播的电视剧《延禧攻略》那个咬唇妆,就是当时三个红点,樱桃小口的现代进化版。
为什么说梅兰芳在京剧的改革上是里程碑的作用呢?因为,自梅兰芳起,京剧旦角方方面面的艺术性,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的一系列改革,不但影响了后世的京剧艺术,而且影响了中国的戏曲艺术,那么今天我们就简单的谈谈,梅兰芳在京剧旦角的化妆上的突出成就和改革的成果。
1913年也就是民国二年的秋天。梅兰芳受上海丹桂舞台的邀请,第一次到十里洋场演出,从而见到了很多的新鲜事物。在这之前,梅先生的化妆也是遵循老扮相。然而,自他从上海回来之后,他就大胆地借鉴海派新的化妆方法,并且就开始对京剧旦角的化妆进行大胆的突破和改革。
老扮相中旦角是不画眼线的,片子也是贴的又高又宽,青衣的扮相会在鬓角边上贴出一个尖角形状,俗称“大开脸”。脸部也只是用粉弄的白皙一些,眼部和脸蛋也不像今天的化妆那画很重的红色突出眼妆和脸蛋的红润,特别是那个三点红的小嘴,今天看来毫无美观却很滑稽。这样的妆容,不但起不到美化脸型的作用,用今天的审美来看是非常呆板和丑陋的。
梅兰芳成功的借鉴了南派戏曲,和西洋化妆一些先进时髦的方法,并且运用到他的舞台实践中,不断地改革和修正京朝派京剧旦角的化妆方法。
他首先改革了贴片子的方法:用七个小弯和两条大柳贴出脸型的最佳形状,并且根据脸型的不同样子进行调整,胖的可以往前贴,廋的可以往后帖,额头短的可以往上贴,长的往下帖,这样修饰过的脸型,能够最大限度的呈现给观众,最漂亮的脸部形状。那么眼睛部位,他采用画黑眼圈,就是把眼睛的形状画成凤眼的形状,再加上吊眉的配合,使眼部既精神又好看美观。
同时,他对传统戏曲扮相中,嘴唇的画法也进行了大胆的改变,抛弃了传统老扮相化妆中,上下嘴唇画三个红点的样式,改成根据嘴的形状,用红色涂满嘴唇,但适当修饰的方法,使艺人的嘴型,更加自然美观,并能够最大限度的体现出最美的一面,以呈现给观众。
那么脸部的彩妆,他也采用了油彩和粉彩结合的方式,即用油彩上色,用粉彩定妆,并且大胆吸收仕女画“三块瓦”的画法,在眼睛和眉毛之间用胭脂和大红或者桃红,打出渐变的红色,用以突出眉眼之间和脸部的妆容,留下脑门鼻子和下巴,用比较浅的淡粉色,突出白皙漂亮的脸部,这就是他吸收了仕女画的画法,运用到京剧里的一个典型例子。
与此同时,梅兰芳还对京剧旦角的头面,头饰,服装,花色等都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和革新,1915年创作的第一部古装歌舞剧《嫦娥奔月》里,他借鉴了中国传统的仕女画,大胆创造出了京剧古装新的一种旦角装扮样式,即京剧旦角的“古装”样式。这是一种全新的但又不突兀的旦角形象,它完全颠覆了传统京剧旦角的妆容,即新颖又美观却又有出处和根据。这些古装人物形象的确立,为他创立新的一种行当“花衫”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