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
梅兰芳和弟子杜近芳
中国的传统戏曲艺术,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继承这方面主要是靠“口传心授”这种方式传承。中国戏曲几千年的这种传承中,如果一个剧种能够保持很长一段时间的兴旺期,那么就得有上一代优秀的艺人把他们身上的绝活儿,传授传承给他的徒弟、学生、传人后代,大部分时候,戏曲的传承,基本上都是这么个情况。这也就是伶界学戏需要拜师的原因和由来。
一个连续的、不间断的艺术传承,需要一辈一辈的这样继承下去,后辈这样继承有几个好处,第一,能够非常系统的得到上一代的好东西,好玩意儿,并且从他们的师傅那里,得到的是关键和第一手的绝活和传承,第二,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免一些由于学习而不得,而浪费的时间(这些问题在当今的戏曲界全部出现了,这个问题以后再详细讲)
那么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戏曲的繁荣和稳定,都是需要和依靠这种方式达到的,比如我们以前写过的梆子花旦大王老十三旦侯俊山,见到后辈荀慧生觉得是可造之材,就毫无保留的传授给了他《小放牛》《花田错》等花旦经典戏里的绝活和关键,使得这些戏在老十三旦去世以后,能够被荀慧生发扬光大成为花旦经典,荀派名剧,这就是传承的力量,经典也就这样被不断的保留和传承下来了。
《小放牛》
昆曲,被称为曲牌体。京剧,被称为板腔体。昆曲据说有将近五百多年的历史,作为京剧的前身的“花部乱弹”,在清朝的中晚期。花雅之争中胜出,那么作为当今以板腔体为主的中国戏曲。其主要特点就是以“角儿”的艺术为主要支撑。有没有角儿,是衡量这门艺术最主要和最根本的一个指标和要求。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戏曲中都是以“角儿”作为衡量这门艺术,或者说这个剧种的主要硬指标。那么,以京剧举例,“四大须生”,“四大名旦”,梅尚程荀。他们的剧团都是以这些名角儿的名姓来命名的,人们看戏也主要是看这些“名角儿”去了。
“角儿”这个词在中国戏曲里,涵盖的内容和涵盖的面是非常广非常大的。京剧辉煌的那些年代,就是“名角儿”争奇斗艳,辉煌耀眼,绚烂多姿的时代。老一辈的一些艺人,那些名角,他们不但代表那个时代的最辉煌的成就,并且还满身的绝活和技艺。这些玩意儿就是支撑京剧,或者说戏曲受到受众喜爱接受和追捧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而当今的这些戏曲,比如说京剧,虽然也挂着某些名角的噱头,但是,这些和过去以“名角儿”来支撑舞台的局面是完全不同的,所以,放眼今天的戏曲圈子,以“角儿”为主的这些局面已经是荡然无存了!因为这些所谓的名角无论从方方面面来衡量,都是很不够格的,我称他们为伪“名角”。所以这也是京剧或者说戏曲,现在没有人看或者是衰落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
那么为什么说随着老一代优秀艺人的不断离世,戏曲的传承会出现断档?这到底是是个什么情况呢?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原因也有几个方面,首先,由于“温格”,几十年一刀切刨根一样的取缔传统文化而造成的断代原因,使后辈们不能从前辈身上学到能够传承的真本事,真玩意儿,真绝活,那么随着老一辈优秀艺人的不断离世。艺术也就被带走了,那么这个剧种的辉煌也就被葬送了,衰落也是必然的。
程砚秋尚小云梅兰芳合演《虹霓关》
当然,京剧成了今天这种情况,也有49年以后所谓“样板戏”模式对传统戏曲的颠覆和影响。我常和朋友们讲,“样板戏”和传统京剧是两种玩意儿。当然,这个话题比较大,说清楚也不很容易,以后会详细讲,今天不多赘述。
所以今天的戏曲艺术,或者说京剧艺术,是一种不伦不类的东西。它既不是以“角儿”为主的一种模式,也不是“严格程式规范内的自由度表演演唱”,它的变异体现在方方面面,最突出的就是受样板戏影响,加入了很多西方戏剧歌剧的因素。什么彩排呀总谱啊等等这些东西,过去传统戏曲里都是没有的,那些没有才是戏曲程式化模式的具体体现,那也是戏曲得以吸引观众趋之若鹜的重要原因。
而当今的这些变异模式,恰恰是铲除了传统戏曲的好的一方面,弄的不伦不类,既没有继承过去传统戏曲好的因素,也没有把西方戏剧人家有些方面为什么好弄清楚就拿过来强行嫁接,就这样的转基因戏曲却成了今天戏曲的主流,而最重要的传统戏曲的一些关键的地方,却在今天的戏曲模式里越来越不被重视,当做糟粕被铲除抛弃,这也是戏曲玩完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可这些很多人是非常不清楚的。
那么,如果没有特殊原因,也就是戏曲的传承很正常不被人为的,或者外力强迫剪断的情况下,是不会出现断档这样的情况的,那么为什么今天会有此一问呢?因为今天的中国戏曲由于人为的这些因素已经出现了断档,而且这种断档的严重后果在不断的发酵和产生后效应。
现在,很多剧团几出老戏,如同车轱辘转一样的演个没完没了,其原因就是别的戏不会演,绝活失传,或者有老艺人会,但是后辈技艺不到家来不了。别说一些重要的绝活失传了,很多现在常演的戏,貌似很多如今的大名角都是稀里糊涂的,这些现象真是比比皆是。
举一个例子,那年,我们去拜访江新蓉老师,老太太在示范《武家坡》身段的时候就说,程先生出场亮像以后,会有一个捋腰巾子的身段动作,当时江老师还给示范了一下,行云流水真是漂亮之极,别看动作简单,既合理又优美。
程砚秋演《武家坡》
可是这个身段,我从很多的所谓程派传人那里都没有见到,多数就那么糊里糊涂的一带而过,细节啊,没了细节可看度还在哪里?最典型的就是刘桂娟给程先生的配像,也是稀里糊涂,我同样没见到这个身段,为什么没有?不会呗,就是没有传承下来的原因。所以,如果一件艺术精品被偷工减料的大打折扣,你还怎么要求它能让人追捧喜欢而念念不忘?
这就是如今的戏曲的真实现状,这还不叫断档吗?这其实还不是最要命的,随着老艺人的不断的离世,这个断档会越来越严重,随着各种不利因素的集中发酵,京剧,或者说戏曲何去何从,实在是令人担忧,不容乐观。